空中革命,万亿蓝海正启航:低空经济重构产业生态,政策引领发展机会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    阅读次数:

引言

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,正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2025年,随着国家战略加速落地、技术创新突破临界点、应用场景规模化拓展,这一产业迎来从概念到实践的关键跨越。本文基于中央和地方政策文件、权威行业报告及最新产业动态,系统梳理低空经济发展脉络,揭示未来发展新机遇。

一、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:从研发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布局

1.什么是低空经济?

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空域内,依托无人机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、轻型通用飞机等航空器,通过技术创新、场景拓展和产业协同,形成的涵盖研发制造、空域管理、运营服务、场景应用(如城市空中交通、物流配送、应急救援、文旅观光等)及配套生态的新兴经济形态。具有高技术密集、高场景渗透、高政策关联特征,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、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新动能。

2.低空经济产业链条是怎样的?

低空经济产业链以上游核心技术与装备制造为基础,聚焦eVTOL、无人机等航空器研发及动力、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;以中游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为支撑,推进垂直起降场、空域管理平台等硬件建设及飞行调度、维修保障等服务体系构建;以下游多元化场景应用为落地端口,覆盖低空出行、物流配送、应急救援、文旅消费等多元场景,形成“技术研发—设施服务—场景落地”的完整链条,同时依赖政策、资本、人才等要素贯穿赋能,加速从技术积累向规模化商业应用演进。

1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

产业链位置

关键环节

具体环节

上游

核心技术与装备制造

飞行器研发与制造

(载人级飞行器、无人机系统、动力系统)

核心零部件与材料(关键系统、轻量化材料)

中游

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

低空基础设施(起降网络、空域管理)

运营服务与保障(飞行服务、维修与培训)

下游

多元化场景应用

民生与公共服务(医疗物流、城市治理)

商业与消费场景(空中旅游、物流配送)

二、国家与重点城市政策利好: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双轮驱动

1.顶层设计

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(2021年)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规划,提出构建“空天一体”交通网络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”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纳入新质生产力,与生物制造、航空航天等产业一并定位为新增长引擎

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(2024-2030年)》提出2030年建成现代化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推动eVTOL、无人机等装备迭代升级。

2.地方实践

北京、广东、浙江等17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制定具体实施方案。2024年11月,合肥、杭州、深圳、苏州、成都、重庆六城入选首批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,并于半年内取得突破:合肥实现载人飞行常态化,深圳无人机物流飞行量增长38%,苏州开通100余条低空航线,成渝贯通首条跨城物流航线。

2重点城市支持低空经济相关措施

城市

政策/措施

主要内容

深圳

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2023.12)

具体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、鼓励技术创新、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、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。各有关责任单位结合分工及时制定出台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。

杭州

《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(2024-2027年)》(2024.06)

围绕相关目标定位,该方案主要从加快补链强链,建设低空产业创新高地;夯实“数实”基建,完善低空交通运行网络;建立制度规范,提升低空交通保障能力;培育市场需求,拓展低空应用多元场景;开展试点示范,打造低空经济杭州样板等5个方面16项举措推动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广州

《广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2024.07)

文件提出了20条措施,包括支持低空经济总部企业、鼓励低空整机研发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加大低空科技创新力度,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等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强相关要素保障,如加强低空人才保障、投融资支持等。

北京

《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-2027年2024.09)

力争通过三年时间,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,低空技术服务覆盖京津冀、辐射全国,低空产业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品牌标识度大幅提高,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成效,低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,在技术创新、标准政策、低空安全、应用需求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,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。

三、投资资金政策与支持:多维度资金池激活产业生态

1.专项债

截至2024年末,涉及低空经济建设内容的专项债项目已发行26个,项目总投资193.28亿元,发行专项债券金额合计53.95亿元,占总投资约28%。低空产业园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占比超过90%,是低空经济建设专项债项目的绝对主力,主要聚焦于低空产业园的建设、通用机场的扩建、低空飞行服务站的搭建等。同时,教育培训、文旅等新兴融合领域也占比10%。

2.产业基金

2024年超15个省市设立24个低空产业基金,总金额超1170亿元。北京、苏州、无锡等城市的基金规模均超百亿级,以“基金集群”的形式运作,覆盖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条。

四、项目开发模式与落地途径:多元化路径加速产业落地

1.政府主导

合肥骆岗公园“全空间无人体系”由政府规划并引入企业参与,实时数据接入市级调度平台。

2.政企合作

深圳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项目采用PPP模式,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,政府负责监管与政策支持。

3.融资租赁

华融金租以通航市场作为切入点落地6架直升机租赁业务,储备机队超30架,探索低空装备金融服务模式。

结语

政策东风持续强劲,低空经济正以破竹之势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支点。在这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业变革中,我们期待与您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。

版权所有 国机陆原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    ICP备案号:豫ICP备06003604号